在《好好学习》中,作者以自身的角度,讲了他当年制定并完成年度读书的计划 —— 一年要读完 100 本书。但是最后的收获和产出却完全不成正比。陷入了一种 “明明懂得很多道理,但依旧过不好一生的状态”。作者对此分析的原因是:读书方法太原始。像我们平时读书,都是阅读 + 划线/摘抄的读书方法,这种读书方法,把书籍,孤立成了一个个知识点。就好像下面几个随机数一样:1、13、37、88、22、525、67。原始的读书方法让我们花很多时间去阅读一本新书,去记录名言警句,却从不花时间去加工信息。这种快速读完到下一本的读书方式,其实和在抖音上不停地刷下一个视频并没有什么区别。无非在满足大脑对“完成一件事”的快感罢了。

为了避免陷入低水平勤奋陷阱,要有以慢为快的心态,对于一本书中的概念,感兴趣的概念不能仅仅停留在划线摘抄上。我们需要思考包括:作者是如何解释这个概念的?它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释?它有哪些相关的背景、原理、机制?。借助发散性思维,顺着枝叶不断去扩充知识面。

接着,当我们后续对折页概念进行复习的时候、翻阅的时候。就可以不断地问自己:它能跟其他哪些别的概念和主题联系起来?能够用来解释什么内容,支撑什么观点,对我的生活起到什么启发?想办法把它跟更多的知识创建起联系。